重返台大哲學系事件座談會紀錄

作者:高于鈜
時間:2019年3月27日(三)19:00–21:30
地點:台大博雅102教室
主講:趙天儀教授、李日章教授、林正弘教授、楊維哲教授
主持:吳澤玫教授

四位與談人及主持人吳澤玫教授

前言

台大哲學系事件發生於1972年12月至1975年6月間,其間經哲學系副教授陳鼓應、哲學系學生錢永祥指稱哲學所研究生馮滬祥為職業學生的「職業學生案」;陳鼓應、哲學系講師王曉波及9位臺大、師大學生因為匪宣傳之罪名遭逮捕的「為匪宣傳案」、馮滬祥因理則學零分而暗示、威脅哲學系教師楊樹同的「理則學零分案」,最後於1973年至1975年間發生多件哲學系教員的不正常解任聘任。

此次與談的趙天儀教授、李日章教授、林正弘教授為事件中大規模不續聘的直接影響者。在座談中,他們親身分享事件當時的遭遇與應對,以及事件後的人生變化和逐漸釐清的事件面貌。他們也透過連結過去時代下的政治社會狀態,以定位哲學系事件在該情境下的發生緣由與影響。

楊維哲教授則是於1993年成立台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時的召集人,對哲學系事件下的文件檔案、事件參與者有許多直接的接觸。在座談中,他分享哲學系事件調查時的歷程與困難,從調閱文件檔案、訪查事件當事人,到對於各方資料與說詞的對照和揣測,勾勒出校園中人事運作和控制的人際網絡。

從親身觀點釐清與補充事件經過

在「職業學生案」發生時,校方要求時任哲學系主任的趙天儀解除陳鼓應的導師職位,並記錢永祥大過。趙教授表示,當時導師是由學生選擇,非系主任有權力將其解職;錢永祥被記大過,當時擔任錢的導師,且身兼主任導師的趙天儀竟完全不知情。他提出異議,抗議校方未經導師、學生列席即逕自懲處。錢案重新開會,但仍被以已定案之說詞,草率了結。趙天儀本人在1973年卸任系主任,由孫智燊接任,而趙天儀也在該年的不正常「解聘」名單之中。

李日章教授稱當時的教師聘任完全由系主任決定,沒有三級三審制的任聘程序,在事件發生後也沒有申訴管道,李教授在朋友的協助下,雖未復職或獲取任何賠償,但打聽到了自己被不續聘的理由:孫智燊指稱他「安全」方面有問題,甚至將許多哲學系教員指為「赤色分子」、「中共同路人」。

在李日章、胡基峻、梁振生、楊惠男四人改聘案後,曾發生梁振生被孫智燊誣指為小偷一事,李日章對此表示:改聘案仍在進行中時,孫智燊偕助理至研究室,指控梁欲偷看相關文件,更召來校警問供。當時研究室本與辦公室相鄰,研究室內無供應茶水,教員配有辦公室鑰匙,可自由進出辦公室取用,梁卻被惡意指控為偷竊者。李老師認為這是孫「藉故把這些人排除掉的手法」。

林正弘教授與趙天儀教授、李日章教授一樣,是63學年度不續聘教員的其中一員。在不正常任聘決定發生後,曾向校長呈交九人聯名意見書。林教授提到意見書中的哲學系聯名人,來自各個不同背景和研究領域,不論是國民黨員或非黨員,研究中國哲學或西方哲學,都對於不合理的任聘有所質疑。

被解聘者們的遭遇

李日章教授直言台大哲學系事件「改變了我們的一生」。李教授表示,趙天儀後來被引介至國立編譯館工作,平時也從事文學創作;王曉波、陳鼓應因與國民黨的關係,而介至相關單位。王曉波至大陸工作委員會;陳鼓應則是至國際關係研究所,後來轉而參選民意代表補選,批判國民黨。

李教授在不續任台大教職後,於學院外持續其哲學研究的志趣。然而,在二十年後至靜宜大學任教時,哲學系事件的經歷仍影響著他的工作際遇。李教授表示,在要轉任專任教職的過程中,屢被當時校長以具前科的名義獨斷否決,後來因爭議擴大與許多社會人士的聲援,才獲得一紙半年聘書。

原擔任助教的楊斐華女士在事件中也不被續聘,孫智燊不續聘理由之一竟為其父為政治犯、「被關在綠島的」台獨分子,而楊斐華在事件後不久即罹癌逝世。趙天儀提到楊斐華時,感嘆道「我覺得她被扭曲了」梁振生因被誣指受屈,即回到僑居地馬來西亞,任中學教員,後來去了美國。至今都沒有他的消息,縱使在事件二十多年後要進行平反、復職、賠償,都還找不到他;原為講師的黃天成,遭不續聘後,轉行從商,不再涉足學術界;鍾友聯至中學任教。

哲學系事件調查

曾擔任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召集人的楊維哲教授表示,在調查工作中有許多重要文件檔案都未能尋著,在訪問當時的校方人士時,也常被敷衍以已遺忘或某些枝微末節的理由。楊在調查中被授權至人事室取用相關人事聘任資料,其中許多紀錄皆令人匪夷所思。

首先,不正常解聘大量教員的孫智燊在對於教員的不聘任理由皆不是以正當的學術或教學理由,而是某些無相關的不實指控。譬如,孫智燊指控王曉波與「美國台獨鼓吹者的費正清集團」有關;誣指 Robert Martin(馬樂伯)教授為國際共產黨員,並以此作為不續聘楊斐華的理由之一。另有一案令楊教授感到困惑,在1975年孫智燊即將離任前,召開唯一一次的系務會議,其中決議原有的兼任教員皆續聘,呈至人事室的相關人事聘任文書上,印有當時文學院院長朱立民的批示,但又見有另一張人事文件寫有「胡基峻、李日章另案辦理」,該文件上卻沒有院長的批示,逕自交自人事室。未經正當程序之文件,故應無正當效力的文件,卻被接受且執行,其中是否牽涉其他協力者亦無從得知。

在調查訪問上楊維哲教授也遇到一些困難。楊教授自陳與當時校長閻振興平時交情不錯,但調查時訪問校長閻振興時,仍舊難以問及確切的回應。如談及林正弘教授不被續任的理由,閻振興回之以林參加寫作太平洋雜誌專欄,批評政府,但楊維哲本人也知道林的編務,了解他只是一篇對教育政策的評論文章。此類實際調查中的限制,也能讓我們了解到,即使時隔多年,以調查文件和訪談的方式,雖可拼湊出事件較完整的樣貌,但仍有許多部份因文件的遺留毀棄、被訪問人的意向、觀念和立場而難以企及。

楊教授提到調查報告中所提出的多點建議的落實問題。在台大哲學系調查報告的最後,調查小組對校方提出十點建議,其中第三至第九點涉及事件中個人的補償、回復名譽、糾正等事宜,如第四點對遭誣陷的客座教授Robert Martin 致歉、第六點撤銷閻振興名譽教授的名銜……等等。對此,楊教授不確定校方是否有實施報告中的建議事項。

戒嚴時期校園控制

「如果只是譴責加害人我想不足以認識這整個事件」,台大哲學系事件並非只是校園內的人事鬥爭,林正弘教授指出應將台大哲學系事件置於戒嚴時期的脈絡下加以理解。自從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台灣的國際地位屢受挑戰,加之國內興起保釣運動,政府面臨到來自外交、內政的多方壓力,對於人民生活的干預與思想控制更形明顯。

林正弘教授舉出許多例子,生活干預上,像是頭髮過長、奇裝異服者被捉捕至警察局修剪;在思想方面的衝突與壓抑更是不勝枚舉,諸如:台大歷史系教授林瑞翰著中國通史,其中稱岳飛為軍閥,與當時主流見解不同,引發批判(雖然這樣的討論歷史學家方豪、趙翼《二十二史劄記》都曾提及);還有師大國文系主任周何教授配合收錄文章調整,在其主編的高中國文課本中刪去〈禮運大同篇〉,但該文將收入初中課本,卻引致此舉呼應中共批孔揚秦的指責;又如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對「工農兵文學」的標誌與批評。

趙天儀教授、林正弘教授皆提到了蔣經國身邊的兩股勢力,即李煥與王昇,其中又以王昇的救國團系統對校園的控制最為顯著。王昇當時四處至校園演講,批評各種思想,將共產主義、自由主義、存在主義、行為主義、民族主義等多種主義斥為邪門歪道,獨尊三民主義。

對此,林正弘說到一個有趣的故事:當時基於對三民主義的大力倡導,教育部產生一項以三民主義為中心的各類文法科教科書編寫計畫,所編寫出的教科書皆冠上三民主義四字。韋政通當時即建議林老師接下此計畫,編寫三民主義理則學(邏輯)。林即自告奮勇至教育部,提議此事,承辦人見邏輯課本中各式符號陳列,還詢問能否加入三民主義相關內容。後來此計畫雖未實現,但仍寫就《符號邏輯》一書。

對於各種壓抑思想的舉措,李日章老師將此追溯至蔣經國對校園控制的意圖,尤其強調台大哲學系被當局視為「思想混亂」之處。從蔣經國與某些具校園影響力之人士──如前述的王昇、總教官張德溥等人──的關係與指示,早已可見對台大哲學系的態度與整治意圖。相關證據見於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附冊中。

除了上述來自校園外部的力量,哲學系內部亦有協助孫智燊進行人事剷除的協力者。與談者一致提到在孫智燊到任後擔任其助理,並升任講師的游祥洲。自美國返台擔任系主任的孫智燊對系內事務與人事並不熟悉,其對於系內事務的決議皆與助理商討後,才可能進行。

結語

由此次重返台大哲學系活動,對於1970年代的校園氛圍有初步的了解。事件的發生不只是個人之間的爭執和傾軋,更涉及校園外部與內部更深廣的人際網絡,其中各個不同行動者因其不同社會位置與關係,懷有不同的目的、意圖與潛在觀念,隱藏於種種至今或已難以追究的互動之中。從整體社會的政治社會氛圍、思想層面的衝突,經校園外部的社會控制因素,到校園內部人事制度的權力關係和人際互動的心理因素,此間種種相互糾纏並彼此影響,釀成台大哲學系事件,也讓後來的我們模糊地窺見台灣歷史、台灣社會發展的複雜縱深。

在此次活動中,我們聽到事件親身經歷者,如趙天儀教授、李日章教授、林正弘教授,對事件當時的描述。那些在特定社會情境中屬於個人的境遇,有當事人與他人的直接互動和記憶,但也存在諸多因身處個別經驗中,而無法究知的困惑;有那些直接經驗作為駁斥指控的根據,但也有更多遺漏於個人經驗之外,但仍深切影響著歷史中個人的對話、協商與文件流通。

另外,我們也聽到了他們在事件之後,透過溝通、調查、訪談等種種方式,試圖對過去事件提出一個更宏觀的理解框架,並將自身的經驗置入該時代脈絡之中,而以後見之明的視野,探知自己與其他人是如何共同經歷了那段過去。

藉著重返台大哲學系事件,當下的我們再次地嘗試辨清與談者們的經驗、臺大哲學系、臺大校園環境的變化,乃至臺灣社會發展的一個側面。與談者們回憶、敘述、解釋,經過當下的詰問與談話,復又落實為一項記憶,一種對社會的認識,一種對自身與他人的理解,在當下的我們心中各自潛流,成為往後更多思考與行動中或顯要或隱微的因素。

會後大合照

附錄

台大哲學系事件簡介

1970年代,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接連受到挑戰,同時保釣運動興起,學生運動蓬勃發展,政府面臨外在與內部的雙重壓力。

職業學生案
1972年12月4日,臺大大學論壇社舉辦「民族主義座談會」。哲學系副教授陳鼓應於座談會中反駁〈一個小市民心聲〉對學生運動批判的論調。哲學所研究生馮滬祥於座談會中發言反駁,當場陳鼓應指馮為「職業學生」,並得到另一位哲學系學生錢永祥的附和。臺大在事後要求陳鼓應提出說明,一個月內陳鼓應被撤銷導師職務,錢永祥被記大過。哲學系主任趙天儀指稱對該次對於老師學生處分依法無據,校方承認處分的確不符程序,但仍沒有撤銷對於錢永祥的處罰。

為匪宣傳案
1973年2月,警備總部以「為匪宣傳」之罪名逮捕陳鼓應、臺大哲學系講師王曉波及9位臺大、師大學生。隨後雖被釋放,但陳鼓應及王曉波被釋放後皆不再被臺大哲學系續聘。

理則學零分案
1973年6月,馮滬祥理則學期末考零分。理則學作為哲學系的必修課程,其學分也是哲學研究所畢業所需門檻。由於馮期末之分數,使得其研究所被迫延後畢業。馮認為是系主任有意留難。馮滬祥為詢問畢業狀況,留了紙條給理則學授課講師楊樹同,紙條中卻寫到「系務整飭」相關字眼,原本要受罰但受到訓導處阻礙,馮滬祥則宣稱自己受到系上迫害。

趙天儀被認為對於先前對於「職業學生事件」及「理則學零分案」處理不當而遭撤銷系主任一職。1973年暑假過後,由旅美教授孫智燊擔任臺大哲學系代理系主任。孫智燊上任,指稱哲學系已經赤化,系上有多位教授是中共同路人。因此開始大力「整治系務」,最終有李日章及其他7位教授與講師被解聘。

1993年10月臺大展開哲學系事件調查,由楊維哲教授擔任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的召集人。1995年5月臺大哲學系事件報告完成,報告指出當年被解聘的教職員確實屬被無辜迫害。不過監察院針對此事的報告卻寫到:「似有外力介入跡象,但缺乏事實佐證」作為總結。

本次「重返臺大哲學系事件座談會」邀請當時哲學系主任趙天儀、哲學系講師林正弘、哲學系講師李日章及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的召集人楊維哲擔任講者,由哲學系吳澤玫助理教授擔任主持人,一同與我們回顧臺大哲學系事件。

年表

1972.12 臺大論壇社舉辦「民族主義座談會」
1973.02 警備總部逮捕陳鼓應、王曉波
1973.06 理則學零分案
1973.08 孫智燊擔任臺大哲學系代理系主任,敷衍梁振生、李日章等四人改聘專任之事;梁振生小偷事件
1974.06 孫智燊解聘(不續聘)趙天儀等8位教職員
1993.10 展開哲學系事件調查
1995.05 臺大哲學系事件報告完成

座談會講者與台大哲學系事件

趙天儀教授:(時任哲學系主任)

時任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61學年度),在「職業學生案」發生後,被校方要求解除陳鼓應副教授的導師職務,後其系主任之職位亦遭撤換,由孫智燊接替。並在1973年,遭到不續聘處分。

在1979年編著《台大哲學系事件真相》一書。

李日章教授:(不續聘教授之一)

時任哲學系兼任講師,原本應該升等為專任講師,但遭系主任孫智燊阻擋,後來更遭停聘(63學年度)。1972.12 臺大論壇社舉辦「民族主義座談會」

林正弘教授:(遭事件波及之教授)

法律系畢業生,受殷海光推薦進入哲學系擔任講師,與楊維哲是好友。在事發時,雖未遭到解聘,但被孫智燊質疑「未受過正式哲學教育」與「在太平洋雜誌(因其言論左傾而遭勒令停刊)擔任主編」。

楊維哲教授:(專案調查小組召集人)

為台大數學系教授,也認識不少哲學系上師生。在事件當時,曾與經濟系及法律系之系主任等人,一同與魏火曜教務長和閻振興校長談。

1993年,陳昭維校長上任後,展開哲學系事件調查,楊維哲是理學院代表,同時也是調查小組召集人。

參考資料

1.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臺大哲學系事件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005

2.臺灣大學校史館:口述歷史,受訪人物:楊維哲教授http://www.lib.ntu.edu.tw/gallery/Oral/02_20090106_YangWeiZhe_3.html

3.臺灣e新聞,〈不是英雄受難故事 ──臺大哲學系事件四十週年回顧〉
https://www.taiwanenews.com/doc/20140420102

4.臺灣大學校史館,鑑界與警惕:走過臺大哲學系事件四十年
http://www.lib.ntu.edu.tw/gallery/promotions/20131231_philosophy/page05.html

5.台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編,《台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台北市:編者,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