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出發的夢想家:採訪何則文老師

▌訪談人:謝孟吾、童冠傑、柯采元。
撰稿人:謝孟吾。
▌採訪日期:2019.12.28
▌責任編輯:柯采元

▌受訪人簡介:
何則文,畢業於中興大學歷史系,職涯中曾派駐越南等地擔任主管,現任新創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於「換日線Crossing」、「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等專欄撰寫文章,著有《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別讓世界定義你》、《個人品牌:斜槓時代成就非凡的7個自品牌經營守則》、《用地圖看懂東南亞經濟》等書。

何則文老師與訪談同學

初次見到何則文老師,他帶著微笑,散發年輕有活力的氣息。待眾人坐定後,老師先問起我們就讀歷史系的原因與系上的課程,開心地回味他大學時接觸的歷史系課程。

踏入歷史的原因

問起老師當初選擇歷史系的原因,他毫不猶豫地說:「我念歷史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歷史」。從小到大,何則文老師最喜歡的科目就是歷史,熱愛閱讀的他隨手翻看的是藍色書皮、三民書局出版的《古籍今注新譯叢書》 — — 包含中國古代的史書、作家的詩文集等等,還有一套同為三民書局出版的國別史。

考大學時,他的成績並不理想,索性順著心意,填寫自己喜歡的人文科系。放榜後,隨之而來的是親人的質疑,「念歷史系要做什麼?」雖然他心中沒有答案,但養育他長大的姑姑相信,這是他的人生,無論如何,願意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

何則文老師

深層的歷史訓練

老師就讀大三時,時任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的王明珂老師,在一次課堂上闡釋史學中「表象與裏象」的概念,給予他極大的震撼與啟發。表象與裏象,指每件事都有表面的呈現與背後的原因,討論歷史時應試著以反思的視角,理解表象背後的裏象。舉例而言,鄭成功備受歷代治臺政權的喜愛,仔細探究其中原因,鄭氏家族是第一個統治臺灣的漢人王朝,再者鄭成功之母為日本人,因此不同的政權抬舉鄭氏的原因並不相同。

除了表象與裏象的概念,何則文老師更引用了二十世紀歷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學帶領人們回視過去、思考未來,同時也代表著人們以「現在」的視角回看過往,所見所思都可謂「當代」的再詮釋。初入大學的老師很震驚,曾經以為歷史就要像柯南一樣找尋真相,然而他發現,大學的歷史不是背誦與記憶,而是歷史思維的訓練,同時也是人文關懷的培養。言談至此,老師露出堅定的神情說,「我認為我唸對科系了」。

老師進一步談起了大學時期,他與系上同學非常重視「腳踏出來的歷史」。住在臺中的他們去哪裡都很方便,透過田野調查、口述歷史,何則文老師從中看見了歷史的不同觀點。「我認為歷史是群眾的,它是集體的記憶,它是活著的,活在大家的心裡。」走到現場,訪問賽德克族的耆老、察勘古戰場的位置,聆聽人們說故事,是他在大學中學到特別多的部分。

進入職場後,歷史系給予的能力雖未能立即體現在工作上,但它蘊藏在思考中,在恰當的時機即能有所發揮。「搜集資料」的能力有助於快速掌握資訊與數據;「邏輯思考與判斷」的能力使得人們能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有力的論點;最重要的是「對人類社會的關懷」,因人們最終追求的仍是提升整體人類的福祉,在這個時代,人文關懷更顯重要。此時歷史賦予的、所關注的,正是時勢所需。

何則文老師有一個親身經歷。當他在面試科技公司的外派幹部時,考官問:「為什麼我們要用來自歷史系的人擔任外派呢?」老師當時反問:「你知道為什麼美國打輸越戰嗎?」面試官沈默了一下,老師繼續說:「這就是你們需要我的原因。」因為當時美國不理解越南的風土文化,最後輸了戰爭,商業亦是如此,若想開拓當地的市場,必須有懂人文的人。因此,老師最終順利取得外派的機會,也證明歷史系的訓練是他取得工作的關鍵。

老師與同學對談

想法與建議

回顧初入大學、就讀大學、甚至是職場上的經歷,老師不時提出許多想法與建議。在選擇科系的部分,老師憂心地認為臺灣的教育多把科系與前途綁在一起,但事實上科系不應該成為職涯的限制,只代表大學時的課表會有哪些固定的內容。「科系賦予的只是基底,要填充的內容物是個人決定的。」在資訊發達的今日,透過網路資源便能學習,重要的是必須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喜歡的是什麼?當我們從所屬科系中習得基本的背景能力後,接下來便是以此為底拓展自己有興趣的領域。

「大學時期是一種積累」,老師認為在大學生活中,多方嘗試才會知道自己適合的是什麼。從課業、社團、活動等等過程中慢慢修正人生的道路,讓自己更理解自己的目標,從中慢慢裝備自己,讓自己富有特色。老師說,這些能力才是業界所看重的。

而在東南亞外派的日子裡,老師發現「文化覺察力(culture awareness)」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常常以為「會說英文」就是擁有國際觀,但真正的國際觀是擁有「文化覺察力」,透過溝通與包容,尊重並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而非將視角侷限於自身的背景。

尾聲

訪談進入尾聲,老師提出了最重要的兩個建議:首先是保持好奇心,再來是勇敢做夢。當我們對事情感到好奇時,就會主動學習,慢慢形成自己的知識、思想體系。敢做夢,因為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就能努力往你認定的「成功」邁進。看著老師充滿活力、炯炯有神的神情,我們相信,「好奇心」與「勇氣」確實帶領著他走向今日的何則文。

最後,身為暢銷作家的老師說,如果對寫作有興趣的話,首先要思考自己為什麼寫、為誰而寫。確立好核心價值與觀念之後,「一直寫就對了」。

訪談結束後,我們留在咖啡廳裡繼續寫著課堂的報告與作業,但我們似乎不再是以往的大學生,反倒心中多了一點,對未來的想像與勇氣。

老師與同學對談

有興趣者可參閱下列文章:

Ÿ 換日線專欄:何則文/香蕉夢想家(https://crossing.cw.com.tw/blogIndividual.action?id=568&page=4

Ÿ 反思史學:王明珂老師採訪(https://medium.com/%E5%8F%B0%E5%A4%A7%E6%AD%B7%E5%8F%B2%E7%B3%BB%E5%AD%B8%E6%9C%83%E5%AD%B8%E8%A1%93%E9%83%A8ntuhistoryacademic/%E5%8F%8D%E6%80%9D%E5%8F%B2%E5%AD%B8-%E7%8E%8B%E6%98%8E%E7%8F%82%E8%80%81%E5%B8%AB%E6%8E%A1%E8%A8%AA-159c9da0b2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