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記者之路:採訪謝孟穎學姐

所謂學歷史的人

當我們問到,當初在歷史系的學習過程曾給予學姐什麼能力時,孟穎學姐不諱言地回答:「其實我幾乎忘記在系上學的東西了,但進入職場後,卻能隱隱約約感覺到,有些能力是因為就讀歷史系才獲得的。」

大學歷史系的課程,已不像國高中時期,只要背誦就能獲得漂亮的分數,也不再有固定或標準的答案,而是要不斷地質問自己「為什麼」──事件發生的背景、做出抉擇的原因、歷史可能的走向,經過層層思考過後才能拼湊出「歷史」完整的樣貌。

「在媒體業,也要時時刻刻去想『為什麼』,才能繼續延伸議題,或是找出與讀者的共鳴,」學姐說道,「除此之外,基本的文字表達與統整資料的能力、觀察力、甚至對文章格式的掌握度都是媒體業十分看重的。同樣是菜鳥,你在細微的地方表現得比別人好,不就能搶佔更多機會嗎?」大學時期拚命找資料、寫報告的經驗,扎實地培養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能力,然而,唯有進入職場後,這些能力才有被活用、綻放光彩的機會。歷史學系畢業的學生,的確只有一部分會繼續往學術研究領域發展,但並不代表其他人都在大學白待了四年。在系上培養的能力像訓練武學基礎,磨利了這些「基本功」後,便能進一步成為舞刀、弄劍樣樣在行的武學奇才。

「我認為經過歷史學訓練的人,至少一輩子都不用擔心該如何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因為他永遠會去思考,並具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簡單的評價,卻也流露學姐對歷史系的推崇及熱愛。

系所以外的世界

學姐提到,她在大二開始輔修圖資系,並繼續攻讀圖書資訊研究所,我們便好奇影響學姐做出這項決定的原因。「當時系上常瀰漫著一股對於未來感到迷茫的焦慮,也因此許多同學會選擇輔系或是雙主修,算是一種保障吧。」的確,歷史系教授們也鼓勵學生多去修習外系的課程,不僅能開拓視野,也讓學生的未來不被侷限在「歷史」這條路上。且相較於理工科系,歷史系的課程規劃有很大的彈性,這也讓學生們更敢去嘗試新的事物。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深深刻在學姐心中,並形塑出她獨有的處世態度。比如「儒家」的概念,「現在跟別人說我贊同儒家的理念,肯定會被覺得很老古板吧?但其實儒家一直在強調的是一種『責任感』,以我來說,會覺得受訪者既然將自己的故事告訴我了,那我一定要把文章寫好、要創造出流量,因為我站在記者的位子,就該有相對應的責任。」即使只是大學四年生涯中短短的一門課程,其內容卻完全顛覆學姐原先對儒家的認知,甚至成為他往後的行事準則。臺大的課程內容多元,若能用心參與其中,定能收穫意料之外的知識,而這也是學習的有趣之處。

最後,學姐認為臺大其實是很「沒規矩」的地方:「印象很深刻的是紹興南街抗爭事件,那時有學生不滿學校一些處理事情的方式,就在校慶當天衝上司令台拉布條抗議。現在想起來才覺得,當時的其他學校好像還不太會發生這種事情。」這樣的「沒規矩」其實正是臺大自由學風的展現,讓學校成為孕育著無限可能性的環境,學生能去學習如何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發揮無限的創意,也會一直有人支持他們的想法,並將這些創意實現。

發現文字的力量

學姐就讀研究所期間,發生了三一八學運,「那次事件像一顆種子,學生自此開始會主動轉發相關文章、聊天時也不再忌諱政治議題,感覺整個臺大的氛圍都變了。」這顆種子也在學姐身上發芽、茁壯──因為親身經歷過這些事情,才更希望能有機會為社會付出。學姐繼續補充道:「那時候剛好看見風傳媒報導三一八學運的文章,看見這些記者前輩們能無畏外界批評聲浪,敢於為自己支持的理念發聲,就覺得好帥。」有這樣的前輩做為模範,也使學姐更加堅定地走上記者這條路。

雖然不是新聞系出身,但學姐在媒體行業中也不特別吃虧。回憶起當初面試時,學姐被要求試寫一篇文章,原本毫無頭緒的她最後卻被主管稱讚「寫得還不錯」。「後來知道主管評斷的標準是文章的邏輯、語句通順度等等,這些東西不就是我們在摘要作業跟報告中訓練出的能力嗎?」學姐笑著和我們解釋。

在媒體業這個領域,受過專業訓練的新聞系學生自然能少走一點冤枉路,但他們其實只佔記者行業的一小部份,社會系、中文系、歷史系等科系的學生都能駕馭這份工作。而這些「非本科系」的學生,有時也會提出更多元、有創意的視角及想法,讓團隊內一直保持著活潑的氣氛,因此也並非劣勢。

結語

在將近兩個小時的訪談過程中,學姐一直保持著輕鬆自在的態度,和我們分享自己看似「平淡無奇」的人生經驗,但她對於歷史系的喜愛之情卻總是溢於言表。學姐讓我們明白,不只有當老師或研究員才能完全活用在歷史系學到的知識,若能善加利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能力,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恣意揮灑屬於自己的色彩。

受訪者簡介:
謝孟穎。臺大歷史學系畢業,輔修圖書資訊學系,後進入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就讀。現為風傳媒記者。在這次訪談中,學姐向我們述及「臺大歷史學系」及「臺大」的環境對她的求學生涯有何影響,也和我們分享了不少從事媒體業的特殊經歷。

訪談人:牛崇羽、朱宣穎、唐羽菲、李家謙、黃郁涵、趙家彥
撰稿人:唐羽菲
訪談日期:20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