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桌遊與歷史教育的結合:採訪游騰元學長

▌訪談人:童冠傑、黃子晏。
撰稿人:童冠傑。
▌訪談時間:2019.12.28
▌責任編輯:林婕琳

▌受訪者簡介:
游騰元,台大歷史所碩士生,台大歷史系畢業。無界塾歷史選修老師,台北市立大直高中歷史科實習老師,Facebook粉專《時空調查局》經營者。熱愛軍事史,以及使用桌遊進行歷史教學。

游騰元學長

直擊教學現場

訪問一開始,我們詢問騰元學長高中歷史教育與大學歷史系訓練的差異,又與其他學科有何不同。「高中歷史教育,重點在於訓練學生的歷史素養;而大學歷史系訓練,目標是培養學生走向研究的道路。」高中歷史教育強調藉由理解過去,啟發學生理解今日 ,包含歷史知識、判讀一手文獻的技能,以及情感啟示 。

學長引呂世浩老師拋出的問題為例:「你以為失戀很難過嗎?歷史上千千萬萬人都失戀。」透過不同世代面對失戀的作為(知識),心路歷程(當事人記下的文獻),以及我們從中學習的經驗(情感啟示),說明歷史其實可和個人生命連結,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高中教育裡,歷史與其他學科關懷的面向也有所不同,比如大家常說文史不分家,學長認為未必 — — 高中國文是書寫作者的感受,著重感性;歷史則是分析史料的知識,強調理性。歷史必須根據史料進行合理的分析,並不像文學創作可以天馬行空地聯想。由於歷史有許多無法解釋之處,大眾藉由想像重新詮釋,所以才會有「史學的盡頭是文學」一說。

提到對歷史教育的刻板印象,「很多人覺得歷史是死板、無趣的,想要改變便要從教學方式著手。」學長認為教學的過程可以幽默、有趣,對於知識內容做出必要的簡化,但不能失真。例如學長教授台灣的宗教時,利用影片、生活經驗,講解信仰從祭祀圈到信仰圈的轉變,在授課中拿捏深度與趣味的平衡。而「平衡」,也包括訊息的多寡──一堂課的時間、學生專注力有限,若核心觀點過於龐大,可能會讓主題發散,使學生窒息於知識的海洋中,反而無法達成教育目的。「雖然是這樣,但我在上十字軍與蒙古西征時,還是忍不住資訊量暴走了」,學長靦腆笑著告訴我們,老師如何安排課程內容,本身也是一門學問:除了課本提供的史實外,學長也引領學生閱讀一手史料,認識當時社會風貌。史料判讀還能運用至考試中,培養學生閱讀素養和活用課本的知識,而不是死記硬背。

老師除了在課堂上傳授課程外,也能向學生提出問題。比如日治時期原住民,從莫那魯道誓死捍衛傳統領域不受日本人侵入,到皇民化時期的高砂兵李光輝堅信日本尚未戰敗,在印尼躲藏二十餘年 — — 從什麼時候開始,原住民由保衛獵場的獵人,變成恭順的皇民?課本並不會提及,但這關乎到造成想法變遷的背景,以及時人的抉擇。「我想做的教育,並不只是知識上的啟發,還有情意上的。」歷史既不固定僵化,也沒有標準答案,需要透過學習者自己反覆閱讀與思考。

礙於授課時數有限、學生程度不一以及升學主義的影響,新的教學方式無法充分發揮預期效果。學長認為這需要長時間、多人力的投入,目前目標是讓學生習得知識,在此基礎上,開展情意的啟發,並讓學生知道「歷史不是單一的」,可以多元呈現。

學長與訪談同學

遊戲與史學

除了騰元學長於高中實習的心得之外,我們也相當好奇學長過去在無界塾(BTS)教學的經驗。無界塾由葉丙成老師創立,以實驗型態的教育模式,鼓勵老師設計自己的課程,並設有中小學,能讓學生考取同等學歷文憑。學長當時教選修課,認為透過桌遊互動能幫助學生學習歷史。無界塾是三學期制,一學期三個月,期間學長使用四款桌遊,第一週帶領學生玩遊戲,第二週教學遊戲中的時代背景、人物、事件等等。

以《步兵的恐懼》這款遊戲為例,背景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壕溝內的士兵面對各種困境,需要同心協力,才能迎接和平的到來。「當時學生真的很像一起打仗的士兵,大家一直以為遊戲要輸了,很謹慎地玩,不放棄任何一個人,最後才突然真的贏了。贏了之後大家很激動,互相搭肩鼓舞彼此。」後續教學,學長介紹一戰反戰文學,探討文學中刻劃的恐懼為何,又為什麼當時的作戰方式 — — 也就是壕溝戰 — — 成為大家的夢魘。學長也播放電影《戰馬》,影片中士兵受到的生命威脅,透過遊戲指令動作,如出擊、子彈、黑夜、毒氣彈、下雪,具體地呈現在遊玩者面前。利用知識性的講解與影像,學生印象十分深刻,也開始思考遊戲中強烈壓迫感的來源。

「遊戲過程中,學生會被遊戲塑造的氣氛感染,更加投入其中,我覺得相當有趣。」選擇這門課的學生,有的對遊戲感興趣,有的喜愛歷史。桌遊結合了歷史性與遊玩性,遊戲反而成為另類的文本。教學時,回想起遊玩的感受以及對遊戲的理解,也就相對給出更多回饋,甚至能舉一反三;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也會感到教學充滿意義,便會形成正向循環。

然而,透過桌遊輔助課程也有其困難之處。首先在選材之際,有些太具歷史性,框架過於龐大、複雜;有些太強調遊戲性,反而無法進行歷史教學。其次,學生在遊戲過程中,可能會受限遊玩人數而無法參與,或者不願意理解規則與背景設定,選擇放棄遊戲,導致後續課程無法進行討論。學長也說「因為是在實驗學校,學生才有辦法玩兩節課的桌遊,好好熟悉遊戲內容。如果是大班教學,大家可能沒有時間與心思理解規則,也就更難進行教學。」普通學校若要從事相關的課程,多半是多元選修,而時間較為零散、不充裕,這也是桌遊教學的侷限性。

學長在桌遊教學的過程中,產生設計新桌遊的想法,「可以寫這款桌遊根據某真實事件改編,不完全依照歷史走向,遊戲內容還是有虛構的部分。如果要符合史實,拍電影、紀錄片就好了。」遊戲的選題與設計情境,會參考許多歷史事件,拼湊當時社會樣貌;但不會與歷史完全相同,因為這會造成玩家沒有選擇的機會,減少了遊戲性。選擇的史實會偏向有趣、少見的面向,讓玩家在遊玩過程中,對於既有史觀的認識有所反思。

此外,學長和同學在Facebook上共同經營粉專「時空調查局」,這是一個歷史普及網站,嘗試以桌遊、電動、電影等方式推廣歷史。特別的是,經營網站的成員都會有角色設定,每一個角色就是一個專欄,書寫內容則以自身經驗出發,比如學長扮演的老A,專欄多與桌遊、實習相關。

學長提及粉專的經營之道:對「時空調查局」來說,流量主要依賴直播與文章創作,但內部成員大多初次嘗試且無償寫作,經營策略便採取較為輕鬆的方式。寫作方式,則是額外補充史實,以呈現遊戲外的歷史原貌。學長說明近期三國志的文案,使用原典比對與遊戲出入之處,如呂布其實常打敗戰,周瑜形象其實嫁接自史料中對孫策的讚美……這些都是商業考量之下,遊戲設計者為符合消費者喜好所呈現的樣貌,由此,也映照出群眾對這段歷史的想像。

游騰元學長

軍事史古今談

回到騰元學長的研究領域,他說自己之所以會著迷於軍事相關題材,是自身個性使然。由於學長喜歡指揮的感覺,閱讀時發現戰爭會激發個人氣魄,然而,在歷史課本中,學生大多只看見、背誦發動戰爭的政權,實際參與者卻被草草帶過;作為一個有趣、有深度卻常被忽視的領域,學長為此深感不平。於是,學長碩士論文研究明朝家兵制發展的過程:軍隊不僅做為戰爭的核心,也影響了中央、地方社會與個人互動。嘗試藉由軍事史的脈絡,還原明朝多重 而細緻的樣貌。

軍事史並不只討論戰爭與兵法,舉凡軍人研究、後勤與社會觀感等,含括部分社會史領域的內容,也是軍事史的研究主題。近年台灣在徵兵或募兵制上存在許多爭執與辯論,學長以軍事史的觀點,說明歷史發展會趨向募兵制。但軍人是具一定風險的職業,許多人也擔心退伍之後的職涯規劃,又如社會對軍中紀律的偏見……種種問題造成募兵制執行不易,凸顯台灣處理軍隊轉型的棘手。學長認為,軍方要讓軍人成為更多人願意從事的職業,須從歷史的脈絡,觀察社會趨勢,提出改善方針,才能吸引大家進入這個行業。

軍事史與政治、社會等領域息息相關,學長在授課時,會針對這個想法進行設計。例如教到中古世紀的騎兵時,討論莊園制度的運作,影響封建制度與采邑,以及中央、地方之間的權力互動。又如講授蒙古西征,特別重視情報蒐集和後勤佈置,因此教學建立驛站,保護商貿路線、人身安全上著力極深。指出蒙古西征之所以能促進東西交流,就是因為保障通商安全,具體補充了課本可能稍嫌空泛的敘述。透過深入分析課本中的歷史事件,讓學生思考軍事史不只是研究戰爭,同時與生活各面向有密切關聯。

游騰元學長

高中生建議與歷史系展望

對歷史系感興趣的高中生,學長建議大家能夠廣泛閱讀,探索自己到底喜歡歷史的哪個領域,並對於身處的社會應有更多認識。如果僅只將歷史研究視為討論過去,脫離對現代社會的認識,而無法進一步提出關懷,就會變成蒼白的人。學長用軍事史為例,「我覺得大眾對軍事史的天真想像,可能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以及一般人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如果能知道生活細節,便會注意行軍過程的困苦、路徑與後勤補給的難易。所以喜歡歷史的學生,同時也要對所處的環境充滿熱忱。

另一方面,大學歷史教育不是高中歷史課的擴大版,需要閱讀大量文獻,提出自省與反思,才能有所產出。許多時候並不是從課堂中獲得啟發,而是所學結合生活經驗產生。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先備知識是否不足,「就像追另一半一樣,要有耐心、興趣、熱情,願意付出,越喜歡就要付出越多。」大學端有較為充足的資源,都可以多方嘗試。

學習歷史是否對未來有用處?學長認為這是價值觀的問題,「很多事情沒有緣由,做就對了。如果一直問有什麼用,那不用來讀歷史系。」歷史系並不教授直接應用於職場上的「專業技能」,但在系上學習的能力,可以更具系統性地探索世界。

對大學的歷史系學生,學長也提供一些建議:「不要做無聊的人」,發展自己的興趣,除了對人際關係有幫助,還可以深度學習。千禧年世代的人們通常不會汲汲營營在工作上,能夠發揮熱情的就在興趣,如何讓興趣成為有經營價值的東西,是大學時候可以探索的。若是對歷史研究不感興趣,就學習歷史系的技能,如判斷資料可信程度,整理、判讀資料,學習使用資料庫,運用於興趣之中。對於歷史研究抱有熱忱的學生,則可以先從通史和大家研究閱讀,有助於日後考碩士班。

學長與訪談同學合照

「我不是因為喜歡學生去當老師,而是因為喜歡和人分享歷史,讓大家從歷史故事中獲得一點感動也好,這就是後來發展出來的熱情。」三個小時的訪談中,能夠感受到學長對於歷史教育的熱忱。希望透過這次訪談,能讓同樣喜愛歷史的大家有更多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