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人:林冠伶、江瑞媛、吳凡宇
▌撰稿人:江瑞媛
▌訪談時間:2023/2/7
▌受訪者簡介
許雅惠老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青銅時代的美術與考古、宋代物質文化與印刷文化、晚期復古藝術等。
歷史學柑仔店開張的初衷
二〇二三年的我們,會擁有自己的Instagram帳號,藉由發布文章或限時動態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把時間拉回二〇〇〇年初,當時的人們也同樣如此。那時無名小站等部落格成為風靡網路的發表平台,許多人透過經營自己的空間來抒發己見。而研究者們也不例外地,想要以部落格為平台分享自己新的見聞。不過學者的首要之務仍在於研究或是教學,平時潛心於許多資料與文本當中的他們,並不一定總能撥出時間或付出額外心力經營部落格。另一個讓學者們對經營學術平台感到卻步的因素則是:研究者們主要產出的是學術文章,其本質上即不同於受眾本就於大眾的普及文章。這使他們所產出的成果,或許在大眾眼裡顯得太過艱澀。不過雖面對此類現實層面的顧慮,仍有像是人類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學者們在那時就開始經營知識網站。而歷史學柑仔店則是以太陽花學運為契機,由有同樣想法的歷史學家們互相串聯發起。這些學者們選擇以通力合作、安排工作量的方式,讓歷史學柑仔店正式開張,並一路經營至今。
一進入歷史學柑仔店的部落格首頁,就能看見柑仔店的宗旨 — — 「從臺灣思考歷史書寫」。但實際上,歷史學柑仔店裡的文章主題在地域上涵蓋臺灣、中國以及世界各地。我們詢問許雅惠老師對該宗旨的想像。老師表示,歷史學柑仔店由許多學者共同經營,每位老師對這句話的想法或許不太一樣,所以無法為這句宗旨做具貫穿性的解讀,但她希望可以自臺灣的角度出發,去發掘歷史學於臺灣研究界的特色。有些臺灣的歷史學家選擇前去日本、歐洲、美國等國家攻讀碩、博士,也有些是在臺灣取得碩博學位。各地的學術界皆會發展出自身的特點,例如日本學術界格外注重史料的整理功夫,而學術理解的思潮則被視作為美國學術界的特色。在國外攻讀學位的學者們,也會習染當地研究的特色。不過當這些學者帶著於國外所學的知識與技藝回到臺灣這片土地上時,或許心中會出現這樣的提問:「臺灣學術界的特點又是什麼?」同時,過去臺灣學術常被評論「移植性很強」,是自日本移植進來的、是一九四九年後自中國大陸移植進來的,又或者如「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一句所言,是從美國移植進來的。臺灣的歷史研究特點何在,似乎尚未能得到明確回應。但老師相信一同經營柑仔店的夥伴們,會期待看到臺灣歷史學術研究的特點。
歷史學柑仔店以「從臺灣思考歷史書寫」這句話為基礎,一群志同道合的作者們自發地在這個平台上耕耘、書寫歷史學文章,並同時面對大眾。透過文章的累積,讓每個人都能在臺灣歷史學者所構築出的作品中觀察、發掘歷史學在臺灣的共同特色,更甚說是臺灣學術研究的特色。
人與文章間的距離
就像期待產品獲得他人青睞一般,當得知自己的書寫有受眾在注目著,在柑仔店排班的老師們在撰寫文章時,就能夠獲得更大的動力。我們詢問許雅惠老師身為一名寫作者與知識傳播者,是否會對讀者能在歷史學柑仔店獲得的東西有所期待。老師則回覆希望歷史學柑仔店能夠同時成為向大眾傳遞一定含金量的知識平台。網路世界使更多資訊得以快速地被接收,利用網路上的資料完成報告也是學生們的共同記憶。歷史系的學生在接受歷史學訓練後,在查詢資料時通常會先訴諸於資料庫中的檔案或是期刊論文,因為這些資料會經過審查,較有品質上的保障。但是更多的人平時並不會接觸到這些資料庫,搜尋網頁上一條條的連結是大家更常接觸到的資料來源。不過這些流通於網路上的資訊是龐雜、品質不一的。有很多人對歷史有興趣並投入書寫,但呈現出的內容是比較偏向小說、散文類的軟性文章。在閱讀、搜尋資料時,同時也需要注意到一篇文章裡知識的含量有多少。歷史學柑仔店希望給予讀者一定的知識量,但同時不若期刊論文硬性、艱澀。所以如果對歷史有興趣的人想要閱讀具有一定知識量同時亦不失可讀性的文章時,歷史學柑仔店會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歷史學柑仔店裡面的老師,都會產出各自的產品,而這些產品所面向的受眾或許會有所不同。大部分的老師在撰寫時都會先設定讀者,大概都會是高中生、大學生,或者是社會上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們。但不論是教授們發布論文、在歷史學柑仔店書寫文章,又或是學生在寫報告,撰文者在書寫的同時,都應該在心中預設一個讀者。因為只要是一篇寫完的文章,自然就一定有讀者的出現,最隱私的日記也有可能有人讀。同樣地,學生所寫出的報告就是有老師在讀,老師在這樣的情境下,又何嘗不是一名學生的讀者呢。同時,我們也詢問老師,有些歷史學柑仔店的文章讓人覺得「接地氣」,主題親切且接近日常生活,是否作者們在歷史學柑仔店念書寫文章時,會因為考慮到正面向於大眾書寫,而選擇更生活化的題目。不過老師告訴我們,每位老師在撰寫文章時都會懷抱著各自的關懷與經歷。並且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經驗也都有所不同,擁有不同生命經驗的讀者,會對不同文章產生頻率不一的共鳴。又,讀者對於文章的共鳴程度也可能因為其人生經歷的轉變而產生變化。比起作者為了能夠面向大眾去書寫對自己而言是「生活化」的文章這個說法,讀者與文章之間的關係,更像是讀者在柑仔店中或許能找到特別有意思、有共鳴的文章。而那些文章可能是跟讀者的生活經驗、生命經驗相關連,或者至少廣受人知。譬如提到圓山飯店,因為他是大家聽過的題目,所以大家會有興趣。又或者如前一陣子中國農曆年從過去的「Chinese New Year」,到現在叫「Lunar New Year」的翻譯問題,就曾經有作者討論過,而該篇文章因為在前陣子受到討論,在那個時間點上就有接時事的感覺。
雅惠老師也將各個學科的知識網站以服飾做比喻。政治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的部落格就像流行服飾,這類學科能時常銜接時事,乘著時事的浪潮衝高點閱率,不過一個主題也容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退流行。歷史學柑仔店的文章則屬於服飾中的基本款,雖然不太常銜接時事以博取眼球,但同時也不太會有退流行的問題,文章的生存週期、壽命較長。而且正因為是不會退流行的「基本款」,歷史學柑仔店的文章或許在出版當下不一定能得到很大的迴響,但到了適當的時機,過去有些作者的文章就又能重新引起人們的注意。
拓展分店:探詢新平台的可能性
「那如果說有什麼挑戰的話? 應該是面對現在就是非常多變的這種網路媒體環境裡面,那我們是不是需要在自己的能力之內做什麼樣的調整,就是這一點上面我覺得這是未來比較大的挑戰。」
我們接著詢問老師在經營歷史學柑仔店的時候,覺得最大的困難是什麼?而雅惠老師則表示,歷史學柑仔店內部的運作上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參加歷史學柑仔店的老師皆是自願投入這項工作,所以老師們的合作過程十分愉快且順利。雖然偶爾有老師會因無法預期的因素,而無法即時完成寫作。不過絕大部分的時間,老師們都十分主動積極。因此大體而言,柑仔店的運作是順暢、穩定的。
歷史學柑仔店目前主要的營運平台在於部落格以及Facebook,這些社群網站在柑仔店建立之初正好是發展時期,所以能夠很快的建立讀者客群。但時間走到二〇二三年的現在,媒體環境在這八年間有許多轉變,因此如何歷史學柑仔店在呈現平台方面的維持或開發會是一個挑戰。雅惠老師提及,如果要選擇轉型的可能方向,現在會想嘗試的是將一些平易近人的文章改成podcast的形式。老師向我們分享她在美國攻讀博士時,正是podcast的興起時期,利用通勤時間聽課程也成為了老師在美國念書的日常之一。現在podcast也逐漸在臺灣風行,或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人們在通勤或是沒有時間閱讀的時候,能利用聽的方式汲取知識。我們也從自身經歷出發,提出Instagram或許也是一個可以「拓展分店」的地方,老師則回應這或許亦是個可行的方法,不過無論是何種方式,都需要有人力與資源長期、穩定的支持。
在拓展客群這方面,歷史學柑仔店因為定位本在於傳遞專業史學知識,而非歷史教育或是史普,所以客群本來就會較為限縮。當我們提到歷史學柑仔店是否會想將讀者客群擴大時,老師則認為這個想法需要奠基在自身能力所及的範疇。歷史學柑仔店裡面的作者們,正職仍在於教學或是研究,在經營柑仔店之前,作者們仍要先將自身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做好。同時,歷史學柑仔店是一群地位平行的學者們一同經營,文章中或多或少會包含其他作者的創見,較難像正職公司具目標性地進行宣傳,因此歷史學柑仔店的推廣方式主要仍是在自然宣傳上。
歷史學柑仔店如果要向年輕族群拓展,老師希望能藉由年輕人的力量與建議去發展,畢竟最了解年輕人偏好的人就是年輕人本身。像是歷史學柑仔店的小編通常由在學學生擔任。除了歷史學柑仔店能夠得到來自年輕人的回饋之外,學生也能獲得經營知識平台的實習機會。意即歷史學柑仔店可以作為讓學生思考知識轉譯、傳播的實習材料,使歷史系的本科生了解畢業之後可能的工作,亦可訓練多媒體時代的歷史系學生,能夠在某些方面產生一些作用或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想對高中生說的話
訪問的最後,我們詢問老師想給予高中生們的建議。老師則回覆希望學生們在面對升學時毋須太過緊張,或是拘泥於當前的學科排行。在面對大學教授時,高中生似乎認為他們是一種未知的存在,因此常會採取「軍備競賽」以博得教授們的青睞。但當我們回頭反思學習的本質何在,其實就是在每一個自身所在之過程中,將經驗轉化成知識。誠如高三生在不久之後要準備個人申請,申請學校的每個過程即是在學習新的事物,而這些新經驗以及知識最終會回饋到自身身上並充實自己。但老師並不希望學生們是為了要進入這間學校、這個科系才去學習。因為如果為了功利的目標去學習知識,反倒是一個本末倒置的行為。
對於尚未開始進行生涯選擇的高一高二學生,老師則建議可以先利用既有制度下的探究與實作、自主學習等本質上希望他們能自由運用的學習時間,選擇自己比較容易做的題目,並做一個小小的探究計畫。這種報告並非要求學生去追求高大上的主題,或效仿一份對高中生而言太過超齡的報告。同學們在執行計畫書寫時,只要著眼在觀察與探索題目相關的事情,用自己的話寫出、反映對於探究的事件或地方的見解即可。
老師也鼓勵大家在到了大學之後,不要侷限於自己的科系,或認為進到一個科系後就非得做什麼不可。而是要把握最能多方探索各種未知的大學階段,善加利用在大學中各樣的資源與機會,去嘗試、探索自身的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