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到史學:台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採訪
周婉窈老師為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史及清代婦女史。
在這次訪問中,老師回應了我們的提問:歷史系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學習上的收穫、應有的自我要求、可能的探索方向,以及大學生涯中應有的嘗試。
採訪人:歷史二 :楊心詒、凃峻清、 張存一、王威、 歷史一 :黃子晏
撰稿人:歷史二 楊心詒
訪談時間:2018 / 12 / 28
一、歷史系學生應該要具備的心態或是特質?
老師認為進入歷史系的大一學生,有些人將歷史系當成故事系,對於歷史系課程的期望是聽故事,但是故事和歷史學是有差距的。史學重視的是歷史脈絡,必須將人事物放到其中予以了解,乃至尋求建立「通象」 — — 當時通常之現象。學生若只期待聽故事,在面對課程中的指閱論文和理論學說時,便容易感到挫折,認為和自己的想像不一樣。這是老師認為進入歷史系應該先了解的事情。
老師認為歷史學本身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每個人的關注方向不同;每個人重視的人群或是歷史面向也都不一樣,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二、自主學習上應該一讀的書?
問到歷史學自主學習上應該一讀的書,老師雖然推薦了幾本,但也強調歷史沒有永遠必讀的著作,有些值得讀的新書老師可能沒有留意,所以並不一定都要聽老師的建議。
中國史方面,老師推薦陳寅恪先生的〈論再生緣〉和《柳如是別傳》,以及余英時先生的《歷史與思想》。
西方著作方面則是:
Marc Bloch, The Historian’s craft.(中譯《史家的技藝》)
Carlo Ginzburg,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
Natalie Zemon Davis,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中譯《馬丹蓋赫返鄉記》)與 Fiction in the Archives.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中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老師也表示這些書並不厚,同學應該能試著讀英文的版本。
三、除歷史學之外,推薦探索的領域?
老師認為人類學能夠開闊視野,平衡歷史學的不足。老師提到歷史學其中一個限制便是必須依靠文獻,但是文獻的存續常會偏向某些特定的人群、階層、性別,為其所影響,使得歷史學在重建過去時有所隱蔽,「其實我們真的要做歷史研究一定要了解這點,要知道已知的是什麼,以此去推測未知,未知更廣。」而在這方面人類學能夠提供不同的切入點。
另外老師提到地理學的重要性,並推薦葉高華老師的相關著作。老師表示,除了重視時間軸,將資料「空間化」也很重要,而這常常是歷史研究中缺乏的。不論是親炙地理系課程,或加強自我訓練,學生都不應忽視相關能力的培養。
四、接受歷史系教育的收穫,或應該堅持的事?
老師認為接受歷史系教育的學生,時序觀念和整理龐雜資料的能力會比較強。即便在念完歷史系的課程之後,沒有要走學術研究路線,甚至是從事的工作和人文關係不大,老師相信這兩項能力也會是處理各項事務的優勢。
此外老師建議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學著寫一篇好的史學報告。「怎麼呈現你的證據,怎麼論述,怎麼論證,都非常重要,這才是報告。」老師特別強調撰作報告和作文的差別,前者並不是堆砌文字,而是從思考如何選題、引用證據、運用邏輯說服讀者,到寫出有力的結論。
五、在大學生涯中應該嘗試的事情?
「公民的身分是一輩子的,可是台大學生是階段性的,所以要開始學會做負責的公民,不是只是投票,必須關心公共事務。」老師細數過去幾十年台大在台灣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與造成的影響,及從而累積的人文資源,「台大沒有錯過任何台灣歷史上的重要關頭。」老師鼓勵學生在進入大學後應該開始學習做一個公民,從身邊、校內來關心公共事務。
附錄:書目資訊
・陳寅恪,《論〈再生緣 〉》(臺北:地平線,1970)。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臺北:里仁,1981)。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1976)。
・Marc Bloch, The Historian’s craft.( New York : Knopf, 1953).
- 中譯本:《史家的技藝》(臺北:遠流,1989)。
・Natalie Zemon Davis,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 (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 中譯本:《馬丹蓋赫返鄉記》(臺北:聯經,2000)。
・ Natalie Zemon Davis, Fiction in the Archives (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 London ; New York ; Verso, 2006).
– 中譯本:《想像的共同體》(臺北:時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