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而詢:花亦芬老師訪問
受訪人簡介
花亦芬老師現任台大歷史學系教授,研究範圍自藝術史涵及社會文化史。本次訪談中,老師省思大學教育與歷史學的性質,並指出同學進入歷史系可能的學習途徑和收穫。
採訪人:歷史二張存一、歷史二凃峻清、歷史一黃子晏。
撰稿人:歷史二張存一。
訪談時間:2019.1.2.
一、大學教育中的知識與人格
「高中同學應該先想清楚:進大學讀書是為了什麼?」談到高中生的科系選擇,老師指出:「不論科系,你得到的收穫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自己用什麼樣的心態進大學、面對大學;要學什麼?怎麼學?」
事實上,進了大學如果還像高中,只知應付成績,覺得技能的灌輸就是學習的一切;例如選擇進入歷史系,但對閱讀、對探索知識沒有興趣,只想繼續用背誦課程內容來面對大學的學習,「這樣的學生,自己以後也會很徬徨吧!」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上大學不應只是技術性知識的增強,而是知識與人格(personality)的交互成長。
二十一世紀,隨著技術、資訊的快速流動與變遷,科系和職業已無必然關聯,技能的學習未必保障將來進路。「這個時代需要的,是把自己培養成可以不斷再學習、對新知識有接受和反思能力的人。」進入大學,正是透過廣泛的知識追求,認識並培養自己的特質。
二、歷史學:時間的學問,綜合判斷的學問
歷史學又蘊含著什麼樣的知識性質呢?我們從中習得什麼樣的思維與關懷?
老師指出,一方面,歷史學是「時間的學問」,要把各種事物放入時間流變中理解,看見前後關係。另一方面,歷史學也是一門「綜合判斷的學問」,什麼是綜合判斷?即「透過考察不同的脈絡、因素、背景,對特定的歷史現象做出判斷和評估。」
為了進行如上考察,歷史學需要培養開闊通達的思維,不被特定意識形態或框架牽制,而要能打破種種迷思,「讓我們看到很多事情並不只如傳統刻板印象認知那樣,而應深入解析其中一層一層錯綜複雜的面向。」老師認為,當複雜性被呈現出來,研究者和讀者才能看到事件中深刻的人文關懷:而這正是歷史學重要的任務。
三、自主學習:從廣泛閱讀到主題的探問
那麼,課堂之外,歷史系的同學可以如何學習呢?
老師認為,首先需要廣泛的閱讀;並非進了歷史系,就只讀所謂人文的東西,而不顧社會科學、心理學、科學等繁多領域。人文社科的同學在選擇大學科系前,建議去找一些各領域的著作(經典著作或大眾學術科普都可)。老師也熱心推薦了一些這樣的書籍: Richard H. Thaler的《不當行為》、Zygmunt Bauman的《液態現代性》以及Daron Acemoglu、James A. Robinson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等等。
如前所述,歷史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透過各種視角與考察對象以理解複雜的時空;人文學門以外,自行涉獵社會科學等領域書籍,進而與歷史學本身的訓練互為呼應或修正,是對視角思維之培養的重要步驟。
從廣泛閱讀開始,進入大學後,「自主學習」可進一步深化為主題式整合,老師建議,「一個主題,至少維持一年或一年半,要求自己把相關領域裡的重要著作,乃至於史料都做出相當不錯的爬梳與掌握,知道這門學問大概在探討些什麼,又可以往外延伸到哪裡。」當然,這並不是鼓勵同學一頭鑽進某個領域,就此不出,任知識的探索淪為技術的演練。主題的學習,應能不斷帶領自己往下一個主題邁進,在積極探問中兼及深廣,走進學問的世界,卻不偏執於特定方向或領域;也因此得以懷有開闊通達的思維。
附錄:書目資訊
・Richard H. Thaler, Misbehaving : The Making of Behavioural Economics
https://www.bookdepository.com/Misbehaving-Richard-H-Thaler/9780241951224?ref=grid-view&qid=1551865069042&sr=1-3
・Zygmunt Bauman, Liquid Modernity
https://www.bookdepository.com/Liquid-Modernity-Zygmunt-Bauman/9780745624105?ref=grid-view&qid=1551865226319&sr=1-1
・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A. Robinson, Why Nations Fail :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https://www.bookdepository.com/Why-Nations-Fail-Daron-Acemoglu/9781846684302?ref=grid-view&qid=1551865314831&sr=1-1